各學院: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本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實際,現提出以下補充意見,請遵照執行。
一、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
要密切跟蹤行業產業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進一步暢通與科技界、產業界、實務部門的聯系溝通,各專業要走出去,多方征求和吸收用人單位、畢業生、廣大校友的意見建議,真切客觀了解人才需求,明晰人才培養方向與定位。
(一)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應包含服務面向、基本素養、服務領域、職業特征和人才定位五大要素,要明確學生畢業后所從事的行業、崗位和工作內容,以及畢業后5年、10年等不同時段的職業發展預期,表述要明確、精準,并對培養目標進行指標點分解。
(二)畢業要求。畢業要求要具體、具象,要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維度對學生畢業要求加以列舉,表述系統,邏輯嚴謹,層次清晰,避免內容冗長、不具體、內容重復或列舉課程名稱等現象。師范教育專業的畢業要求,應符合師范專業三級認證的要求,指標要涵蓋師德規范、教育情懷、知識整合、教學能力、技術融合、班級指導、綜合育人、自主學習、國際視野、反思研究和交流合作11個分解要點。
(三)支撐作用。明確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之間的對應關系,厘清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結合專業實際,認真填寫“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對應矩陣和“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對應矩陣。
二、課程設置與整合
(一)合理構建課程體系。堅持以學生中心和產出導向為原則,面向能力培養,注重知識應用,根據學生的畢業要求反向調整課程結構和學分比例,明晰課程體系構建邏輯,完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和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度,落實課程體系與“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之間的映射,增強其合理性。
(二)科學整合教學內容。以打造“金課”為目標,整合課程的教學內容,嚴格控制專業間課程設置的雷同度,消除冗余內容,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把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要求落實到學校人才培養各項工作、各個環節中。同時要統籌做好一年級大類招生專業具有交集的課程安排。
(三)優化集合專業選修課程。對照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結合就業方向、服務行業、從業定位及發展預期對專業選修課程進行集約化、模塊化設計安排,切實改變專業選修課程散亂、因人設課、目的性不強、導向性不足的狀況。
三、工作要求
請各學院高度重視2018級培養方案的修訂與調整,抓緊推進培養方案論證和課程設置工作。培養方案完成修訂后應認真檢查校對,確認無誤后于2018年12月31日前將經領導簽字、學院蓋章的紙質版送交教務處教學科,電子版發送至教學科郵箱jwcjxk@fjnu.edu.cn。
附件:1.通識教育課程設置情況表
2.《高等數學》等基礎課程安排表
3.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版人才培養方案模板
福建師范大學教務處
2018年11月12日
附件1
課程 類別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開 課 學 期 | 學分 | 總學時 | 講 課 學 時 | 實 驗 學 時 | 實 踐 學 時 | 周 學 時 | 課程標識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通識教育課程 | 必修 | 1000010304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文4 理3 | 3 | 48 | 48 |
| 0 | 4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1000390303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3 | 3 | 48 | 32 |
| 1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1000390304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4 | 2 | 32 | 32 |
| 0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1000030200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文1 理2 | 3 | 48 | 32 |
| 16 | 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1000040302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文2 理1 | 3 | 48 | 48 |
| 0 | 4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
1000060208 | 形勢與政策 | 1-8 | 2 | 64 | 64 |
| 0 | 2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混合式教學 | ||
1000200201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1 | 2 | 40 | 16 | 24 |
| 1+2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 ||
1000410201 | 大學英語讀寫(一) | 1 | 2 | 32 | 32 |
|
| 2 |
| 大外部 | 分級 分層次教學 | ||
1000410202 | 大學英語讀寫(二) | 1/2 | 2 | 32 | 32 |
|
| 2 |
| 大外部 | |||
1000410203 | 大學英語讀寫(三) | 2/3 | 2 | 32 | 32 |
|
| 2 |
| 大外部 | |||
1000410204 | 大學英語讀寫(四) | 2/3/4 | 2 | 32 | 32 |
|
| 2 |
| 大外部 | |||
1000520001 | 大學英語聽說(一) | 1 | 0 | 0 | 0 |
|
| 0 |
| 大外部 | 自主 學習 | ||
1000520002 | 大學英語聽說(二) | 2 | 0 | 0 | 0 |
|
| 0 |
| 大外部 | |||
1000520003 | 大學英語聽說(三) | 3 | 0 | 0 | 0 |
|
| 0 |
| 大外部 | |||
1000420204 | 大學英語聽說(四) | 4 | 2 | 32 | 32 |
|
| 2 |
| 大外部 |
| ||
1000110101 | 大學體育(一) | 1 | 1 | 36 | 36 |
|
| 2 |
| 大體部 |
| ||
1000110102 | 大學體育(二) | 2 | 1 | 36 | 36 |
|
| 2 |
| 大體部 |
| ||
1000110103 | 大學體育(三) | 3 | 1 | 36 | 36 |
|
| 2 |
| 大體部 |
| ||
1000110104 | 大學體育(四) | 4 | 1 | 36 | 36 |
|
| 2 |
| 大體部 |
| ||
1000540101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2 | 32 | 24 |
| 8 | 2 |
| 心理學院、學工部 |
| ||
1000410052 | 職業生涯規劃 | 2 | 0.5 | 16 | 10 |
| 6 | 2 |
| 公共管理學院、學工部 |
| ||
1000090055 | 就業指導 | 5 | 0.5 | 16 | 10 |
| 6 | 2 |
| 公共管理學院、學工部 |
| ||
1010080100 | 創新創業基礎 | 文5理6 | 1 | 16 | 16 |
|
| 2 |
| 經濟學院 | 混合式教學 | ||
1000220200 | 軍事理論 | 1或2 | 2 | 36 | 24 |
| 12 | 2 |
| 軍事教研室 |
| ||
1000160001 | 軍事訓練 | 1 | 2周 |
|
| 2周 |
|
| 軍事教研室 |
| |||
選修 | 中外文化與人文素養 | 1-8 任選 | 8 |
|
|
|
|
|
|
|
| ||
數理基礎與科學探索 |
|
|
|
|
|
|
|
| |||||
社會發展與公民教育 |
|
|
|
|
|
|
|
| |||||
體育藝術與審美體驗 |
|
|
|
|
|
|
|
| |||||
| 衛生健康與生態文明 |
|
|
|
|
|
|
|
| ||||
|
| 新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 |
|
|
|
|
|
|
|
|
注:與專業課相同或相近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可申請免修。
附件2
《高等數學》等基礎課程安排表
課程 類別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開 課 學 期 | 學 分 | 總 學 時 | 講課學時 | 實驗 學時 | 實踐學時 | 周 學 時 | 課程標識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專業教育課程 | 專業基礎必修課 | 2051010401 | 高等數學A(上) | 1 | 4 | 64 | 64 |
|
| 6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工科類相關專業開設 |
2051020602 | 高等數學A(下) | 2 | 6 | 96 | 96 |
|
| 6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
2051030401 | 高等數學B(上) | 1 | 4 | 64 | 64 |
|
| 5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理科類相關專業開設 | ||
2051040401 | 高等數學B(下) | 2 | 5 | 80 | 80 |
|
| 5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
2051050301 | 高等數學C(上) | 1 | 3 | 48 | 48 |
|
| 4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開設 | ||
2051060402 | 高等數學C(下) | 2 | 4 | 64 | 64 |
|
| 4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
2050040000 | 高等數學D | 2 | 3 | 48 | 48 |
|
| 3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文科類相關專業開設 | ||
2050050403 | 線性代數 | 3或4 | 3 | 48 | 48 |
|
| 4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相關專業開設 | ||
2050070404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3或4 | 3 | 48 | 48 |
|
| 4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相關專業開設 | ||
2060000301 | 大學物理A(上) | 1 | 3 | 64 | 64 |
|
| 4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理工科相關專業開設 | ||
2060000302 | 大學物理A(中) | 2 | 3 | 64 | 64 |
|
| 4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
2060000303 | 大學物理A(下) | 3 | 3 | 48 | 48 |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
2060010302 | 大學物理B(上) | 2 | 3 | 64 | 64 |
|
| 4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理工科相關專業開設 | ||
2060010303 | 大學物理B(下) | 3 | 3 | 48 | 48 |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
2060000252 | 大學物理C(上) | 2 | 2.5 | 48 | 48 |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理工科相關專業開設 | ||
2060000253 | 大學物理C(下) | 3 | 2.5 | 48 | 48 |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
2060000300 | 大學物理實驗A | 2、3 | 3 | 60 | 6 | 54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理工科相關專業開設 | ||
2060000200 | 大學物理實驗B | 2或3 | 2 | 42 | 6 | 36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
2060000202 | 大學物理實驗C | 2 | 2 | 36 | 6 | 30 |
| 3 |
| 物理與能源學院 | |||
2050090000 | C語言程序設計 | 2 | 4 | 80 | 48 | 32 |
| 3+2 |
| 數學與信息學院 | 相關專業開設 |
注:各專業可結合實際,對大學物理課程的類別安排進行調整(A、B、C三類之間的調整)。為確保學生學習本課程具有所需要的數學基礎,同時保證學時數要求及基本的教學內容要求,本課程B、C類宜從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
附件3
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版人才培養方案模板
***專業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指標點分解)
本專業培養具有***【目標1】、【目標2】、【目標3】、【目標4】、【目標5】、【目標6】......的人才(具體可參照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最新要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或專業認證與評估相關要求)。
二、畢業要求(指標點分解)
通過專業學習,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
2.****。
3.***。
(各專業的畢業要求可參照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最新要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或專業認證與評估相關要求。其中,師范教育專業的畢業要求,應符合師范專業三級認證的要求,指標要涵蓋師德規范、教育情懷、知識整合、教學能力、技術融合、班級指導、綜合育人、自主學習、國際視野、反思研究和交流合作11個分解要點。)
三、“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對應矩陣
(一)“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對應矩陣(以“●”在相應部位標識)
畢業要求 | 培養目標 | ||||||
目標1 | 目標2 | 目標3 | 目標4 | 目標5 | 目標6 | ..... | |
畢業要求1 |
|
|
|
|
|
|
|
畢業要求2 |
|
|
|
|
|
|
|
畢業要求3 |
|
|
|
|
|
|
|
畢業要求4 |
|
|
|
|
|
|
|
畢業要求5 |
|
|
|
|
|
|
|
畢業要求6 |
|
|
|
|
|
|
|
畢業要求7 |
|
|
|
|
|
|
|
...... |
|
|
|
|
|
|
|
(二)“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對應矩陣
(以關聯度標識,課程與某個畢業要求的關聯度可根據該課程對相應畢業要求的支撐強度來定性估計,H:表示關聯度高;M表示關聯度中;L表示關聯度低)
1.非教師教育類專業
課程類別 | 課程模塊 | 課程名稱 | 畢業要求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
通識教育課程 | 通識必修 | 思政類 |
|
|
|
|
|
|
|
|
外語類 |
|
|
|
|
|
|
|
| ||
軍體類 |
|
|
|
|
|
|
|
| ||
信息技術類 |
|
|
|
|
|
|
|
| ||
創新創業類 |
|
|
|
|
|
|
|
| ||
職業發展類 |
|
|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類 |
|
|
|
|
|
|
|
| ||
通識選修 | 中外文化與人文素養 |
|
|
|
|
|
|
|
| |
數理基礎與科學探索 |
|
|
|
|
|
|
|
| ||
社會發展公民教育 |
|
|
|
|
|
|
|
| ||
體育藝術與審美體驗 |
|
|
|
|
|
|
|
| ||
衛生健康與生態文明 |
|
|
|
|
|
|
|
| ||
新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 |
|
|
|
|
|
|
|
| ||
專業教育課程 | 專業基礎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業主干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個性發展課程 | 專業選修或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中實踐環節 | 必修課程 | 專業實習 |
|
|
|
|
|
|
|
|
畢業論文(設計) |
|
|
|
|
|
|
|
| ||
課程或專業見習 |
|
|
|
|
|
|
|
|
2.教師教育類專業
課程類別 | 課程模塊 | 課程名稱 | 畢業要求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
通識教育課程 | 通識必修 | 思政類 |
|
|
|
|
|
|
|
|
外語類 |
|
|
|
|
|
|
|
| ||
軍體類 |
|
|
|
|
|
|
|
| ||
信息技術類 |
|
|
|
|
|
|
|
| ||
創新創業類 |
|
|
|
|
|
|
|
| ||
職業發展類 |
|
|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類 |
|
|
|
|
|
|
|
| ||
通識選修 | 中外文化與人文素養 |
|
|
|
|
|
|
|
| |
數理基礎與科學探索 |
|
|
|
|
|
|
|
| ||
社會發展公民教育 |
|
|
|
|
|
|
|
| ||
體育藝術與審美體驗 |
|
|
|
|
|
|
|
| ||
衛生健康與生態文明 |
|
|
|
|
|
|
|
| ||
新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 |
|
|
|
|
|
|
|
| ||
專業教育課程 | 專業基礎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業主干課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師教育課程 | 教師教育必修 |
|
|
|
|
|
|
|
|
|
教師教育選修 |
|
|
|
|
|
|
|
|
| |
個性發展課程 | 專業選修課程 |
|
|
|
|
|
|
|
|
|
集中實踐環節 | 必修課程 | 教育見習 |
|
|
|
|
|
|
|
|
教育實習 |
|
|
|
|
|
|
|
| ||
畢業論文(設計) |
|
|
|
|
|
|
|
| ||
課程或專業見習 |
|
|
|
|
|
|
|
|
四、核心課程
具體可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五、學制、總學分及授予學位
(一)學制:4年
(二)最低學分:畢業最低學分XX學分,其中必修XX學分;選修XX學分。
(三)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可授予***學學士學位。
六、各類課程結構比例
(一)非教師教育類專業
課程類別 | 課程模塊 | 學分 | 其中 | 小計(占總學分比例) | |||
講課學分 | 實驗學分 | 實踐學分 | |||||
通識教育課程 (46學分) | 思想政治理論課(含形勢與政策) | 必修 | 16 | 14 |
| 2 | 38(**%)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2 | 1 | 1 |
| |||
大學外語 | 10 | 10 |
|
| |||
大學體育 | 4 | 4 |
|
|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1 |
| 1 | |||
職業生涯規劃 | 0.5 | 0.5 |
|
| |||
就業指導 | 0.5 | 0.5 |
|
| |||
創新創業基礎 | 1 | 1 |
|
| |||
軍事課 | 2 | 2 |
|
| |||
中外文化與人文素養 | 選修 | 8 | 8 |
|
| 8(**%) | |
數理基礎與科學探索 | |||||||
社會發展與公民教育 | |||||||
體育藝術與審美體驗 | |||||||
衛生健康與生態文明 | |||||||
新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 | |||||||
專業教育課程 | 專業基礎課程 | 必修 |
|
|
|
| **(**%) |
專業主干課程 | 必修 |
|
|
|
| ||
個性發展課程 | 專業選修 | 選修 |
|
|
|
| **(**%) |
集中實踐性環節 | 專業實習 | 必修 | 6-10 |
|
| 6-10 | **(**%) |
畢業論文(設計) | 6 |
|
| 6 | |||
課程或專業見習 |
|
|
|
| |||
合計 |
|
|
|
|
|
注:1.根據CEEAA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工科專業的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 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與本專業畢業要求相適應的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符合本專業畢業要求的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30%)。
2.該專業實驗實踐學分占總學分 %,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為 %。
(二)教師教育類專業
課程類別 | 課程模塊 | 學分 | 其中 | 小計(占總學分比例) | |||
講課學分 | 實驗學分 | 實踐學分 | |||||
通識教育課程 (46學分) | 思想政治理論課(含形勢與政策) | 必修 | 16 | 14 |
| 2 | 38(**%)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2 | 1 | 1 |
| |||
大學外語 | 10 | 10 |
|
| |||
大學體育 | 4 | 4 |
|
|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 2 | 1 |
| 1 | |||
職業生涯規劃 | 0.5 | 0.5 |
|
| |||
就業指導 | 0.5 | 0.5 |
|
| |||
創新創業基礎 | 1 | 1 |
|
| |||
軍事課 | 2 | 2 |
|
| |||
中外文化與人文素養 | 選修 | 8 | 8 |
|
| 8(**%) | |
數理基礎與科學探索 | |||||||
社會發展與公民教育 | |||||||
體育藝術與審美體驗 | |||||||
衛生健康與生態文明 | |||||||
新信息技術與未來教育 | |||||||
專業教育課程
| 專業基礎課程 | 必修 |
|
|
|
| **(**%) |
專業主干課程 | 必修 |
|
|
|
| ||
教師教育課程 | 教師教育必修 | 必修 |
|
|
|
| **(**%) |
教師教育選修 | 選修 |
|
|
|
| **(**%) | |
個性發展課程 | 專業選修課程 | 選修 |
|
|
|
| **(**%) |
集中實踐性環節
| 教育見習 | 必修 | 1 |
|
| 1 | **(**%) |
教育實習 | 7 |
|
| 7 | |||
畢業論文(設計) | 6-8 |
|
| 6-8 | |||
課程或專業見習 |
|
|
|
| |||
合計 |
|
|
|
|
|
注:1.根據師范專業認證要求,教師教育課程學分必修課》10學分,總學分》14學分;人文社會與科學素養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10%; 學科專業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50%。
2.該專業實驗實踐學分占總學分 %,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為 %。
七、教學計劃表
(一)非教師教育類專業
課程 類別 | 課程代碼 | 課程名稱 | 開 課 學 期 | 學 分 | 總 學 時 | 講 課 學 時 | 實 驗 學 時 | 實 踐 學 時 | 周 學 時 | 課程 標識 | 開課學院 | 備注 | |
通識教育課程 | 必 修 |
| 課程中文名稱 課程英文名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選 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 業 教育課 程 | 專業基礎必 修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專業教育課程 | 專業主干必修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個性發展課程 | 專業選修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
|
|
|
|
|
|
|
|
|
|
| 選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